温州大学在浙江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更新:2023-09-21 18:20:00 欢迎来到公海,欢迎来到赌船!

一、温州大学在浙江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浙江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温州大学在浙江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科目(不限)最低录取分为59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53388名;科目(不限)最低录取分为56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85178名。

二、温州大学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
河北文科2020本科57585781465
河北理科2020本科5675621815415
山西文科2020本二A54160705469
山西理科2020本二A5234062521449
内蒙古文科2020本二A52464513437
内蒙古理科2020本二A4472857617333
吉林文科2020本二A54234822371
吉林理科2020本二A5012114213336
黑龙江文科2020本二A52344063356
黑龙江理科2020本二A4663586822301
江苏理科2020本二3497854422313
江苏文科2020本二344190344284
浙江不限20201段594533880594
浙江不限20202段565851780495
安徽文科2020本二556127237499
安徽理科2020本二5257405739435
福建文科2020本科55561535465
福建理科2020本科5293170937402
江西文科2020本二558752010488
江西理科2020本二5463683037463
山东不限20201段5695649916449
河南文科2020本二565174638465
河南理科2020本二5569483473418
湖北文科2020本二538109261426
湖北理科2020本二5225434119395
湖南文科2020本二566129222526
湖南理科2020本二5265865433464
广西文科2020本二507854418381
广西理科2020本二4924363482353
重庆文科2020本二54298233443
重庆理科2020本二4934536318411
四川文科2020本二5351437710459
四川理科2020本二5317945066443
贵州文科2020本二551856423463
贵州理科2020本二47250068107384
云南文科2020本二560934413480
云南理科2020本二5224108537440
甘肃文科2020本一55333166520
甘肃理科2020本一4952053154458
青海文科2020本一47620156439
青海理科2020本一3691255231352
新疆文科2020本二496--8370
新疆理科2020本二442--8317

三、温州大学简介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温州。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6年)和原温州大学(创办于1984年)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历经“两校合并、七校融合”的沿革变迁,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在86年的办学历程中,温州大学始终秉承“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学校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成就了今日文脉绵延、奔腾浩荡的发展格局。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门类。设有19个学院,举办瓯江学院(独立学院)。“教师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办学显著,“工程教育”“文理基础教育”“华侨教育”优势逐步凸显。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983.86亩;校舍面积100.2万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2亿元;校本部馆藏纸质图书172.7万册,电子图书约182.6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93个。截止9月,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307人(其中本专科生13788人,各类研究生1729人,留学生790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9003人。有教职工1762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208人、副高职称教师373人),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322人(546人次),拥有双聘院士、“”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学校于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根据ESI数据库(9月),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国内高校排名第145位、省内高校排名第8位。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2019),学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位居全国研究生培养高校的前35%。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懂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契合度与支撑度。在招43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师范专业认证1个,省级重点(建设)和优势、(国际化)专业3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级精品课程40门;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级重点教材和新形态教材40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6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学校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中美创客交流中心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际级奖项68项、国家级奖项1395项、省级奖项5136项。学校是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

学校坚持“佑启乡邦”,深入实施“面向地方、面向一流”工程,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科研水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持续增强。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2个、浙江省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台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6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4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2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1个,校级科研机构118个,5个实体性校地合作研究院;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创新团队。学校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重点专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项、国家973计划课题3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33项(人文社科166项、理工科467项)、省部级项目1123项(人文社科520项、理工科60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5项,浙江省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6项、优秀奖1项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21项。
  学校聚焦“一带一路”,充分挖掘世界温州人资源,大力实施“留学温大”工程,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具备招收港澳台侨本科、硕士学生的资格,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是首批“浙江省国际化高校建设工程”单位。举办国(境)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开设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13个,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8个。迄今学校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4所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与泰国东方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锡耶纳大学合作创办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与俄罗斯联邦萨马拉国立研究大学、加拿大北哥伦比亚大学、韩国全南大学、群山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生。
  学校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的办学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坚持“顶天立地、自主开放、分类分层、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地域、国内知名的高水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区域内高端人才集聚与培养中心、科技创新研发服务中心和先进文化培育发展中心。

最新图文

吉林大学在青海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06:0:02

吉林大学在宁夏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23:0:55

吉林大学在内蒙古省2020年

时间:2023-09-21 04:0:31

吉林大学在辽宁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21 13:0:33
Baidu
map